▍「在被撕裂的國度中,真相不受歡迎。」—— 劉致昕《真相製造》
⠀
今年,《報導者》副總編輯劉致昕所關注的題目集結成書,副標很長:「從聖戰士媽媽、極權政府、網軍教練、境外勢力、打假部隊、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」。
⠀
⠀
自他 2016 年任職《商業周刊》時期開始追蹤假新聞議題至今,從一名在社交網上被「釣」成為伊斯蘭國戰士的 19 歲比利時少年的母親,到 2017、2018 年起台灣於網路訊息領域的攻防。誰正在將內容塞給你的家人,還有你?劉致昕以訪談逼近這條生產線,帶我們目擊問題現場,即便有人可能甚至尚未意識到那是問題。
⠀
⠀
他第一份媒體工作在《商周》,當時連 LINE 都沒有,臉書尚未公開發行。一般財經雜誌只在意上市櫃新聞,網路線是邊緣單位,剛到任的劉致昕自然被擺在那裡。自稱當年「網路線大部份處理的都是小新聞」,劉致昕做了 LINE 在台灣第一個報導〈一支 App LINE 竟敢向臉書、雅虎宣戰〉。在 LINE 台灣活躍用戶衝破兩千一百萬的如今讀來,這標題幾乎是半個預言。
⠀
⠀
《商周》時期,劉致昕也做了 Google Data Center 到彰化設點的報導,在 2012 年便指出 Google 這一步將成為促使台灣轉型綠電的關鍵 —— 而這個觀察,也在 2018 年成真。
⠀
⠀
待臉書上市發行、電商在台灣普及之後,「網路」已一躍成為政經領域亦關注的焦點。在《報導者》,劉致昕參與「打不死的內容農場」報導專題,也寫滲入 LINE、Telegram 的訊息輿論操作。
⠀
⠀
閱讀專訪全文 ➤➤ https://bit.ly/2W5wBLO
⠀
⠀
然而身為記者,並不是知道什麼就寫下什麼那麼輕易。劉致昕與另一半開設的午營咖啡,曾邀請鄭南榕女兒鄭竹梅分享閱覽父親監控檔案的座談。會上,有聽眾舉手發問:這些檔案有什麼好藏的,為什麼不直接全部公佈呢?
⠀
⠀
劉致昕在現場回應:「我就告訴那位聽眾,我有個德國朋友的父親是東德飛行員,兩德統一之後那位父親去看了監控檔案,從此再也沒有交任何一個朋友。因為他發現,原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,鄰居、摯交⋯⋯,全部都是國家派來的。」
⠀
⠀
劉致昕對當時在場的聽眾說,檔案開放,要顧慮的是活生生的人,而不是政治正確。開放給學者多少、開放給家屬多少、外人多少,都應該要惦記著人。
⠀
⠀
⠀
▍完整全文請閱|如果這還不是最終的答案 —— 專訪《報導者》副總編輯劉致昕 ➤➤ https://bit.ly/2W5wBLO
⠀
▍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#傘開計劃 —— 三款設計傘,手刀收藏 ➤➤ https://bit.ly/3k4ySz3
⠀
#劉致昕|#真相製造|#假新聞|春山出版|#BIOS專訪